雅言》「入鍋,下鹽煮之,粘合如膠,可佐飯。又與豆腐同煮,濃淡得中」。
破布子,又稱樹子。其老葉色澤暗淡,狀若破布,因而有破布木的稱呼,其果實稱為破布子。臺灣食用破布子是早期平埔族的文化,破布子適應石灰岩、山坡地等貧瘠土壤栽培,臺灣之野生破布子分布於低海拔1,000公尺以下之平地、原野與坡地。主要種植在臺南市左鎮區、嘉義縣太保市、鹿草鄉、水上鄉等地。近年來,由於清淡飲食主義興起,再度帶動破布子的市場價值。
破布子為紫草科是常見的農村野果,臺灣是全世界極少數把破布子入菜的國家。客家先民來臺之後,運用醃漬技巧,讓破布子變身為居家必備佐料,演變成臺菜不可或缺的特殊風味。另破布子可為藥用,民間傳說可解芒果之毒。《雅言》也提出警語與治癒之法曰:「黃檨盛出時,食之過多,則胃起痙攣之症,食破布子則癒」。
左鎮區聞名的白堊土土壤適合破布子生長,本品做工繁複,採摘新鮮破布子,先用剪刀剪下一粒粒的破布子漿果,再把破布子浸在水裡,洗淨、去蒂,下鍋熬煮約三小時除去澀味,撈起瀝乾,浸在糖、甘草及黑豆蔭油醬汁裡,保留粒狀果核果肉,在口中甚至可溶為一體。
●常溫黑貓宅配
●自取